http://www.caizhivip.com

别让“抄袭”成为网络骂战的武器

近年来,抄袭一词成为中国互联网上一个高频词汇,从高端产业到流水线产品,都难逃中国网民对是否抄袭进行审查。可能不少人觉得这不是好事吗?以为这意味着中国正版意识的崛起,但是果真全是好事吗?

 

前一段时间,被不少人诟病的“套壳安卓”的手机系统鸿蒙上线,并开放源代码,成功自证。而近日,屡屡陷入抄袭塞尔达风波的游戏《原神》获得了苹果设计大奖中的视觉图像奖。这不由得让我们怀疑这些在网上坚定不移的认为“抄袭”的这些人,究竟是国家工信部和苹果公司愚钝,不能明察秋毫?还是说这些人只是在搬弄是非,鼓弄嘴舌,拿着抄袭作为武器?

 

我们固然要反对真正意义上的抄袭与侵权,也要反对这些故意拿着“抄袭”作为武器的节奏。其实从很多角度来说,这些抄袭根本不成立。很多人只是认为:“这两个看起来很像,所以抄袭了!”但于法,这两家的开发公司均未被起诉抄袭,于理,手机鸿蒙和游戏《原神》与“抄袭”对象安卓和《塞尔达》的开发平台都不相同,代码有着本质的不同,遑论抄袭。

 

既然抄袭的罪名已经洗脱,那么为什么在此时此刻,很多论坛中,这场论战仍在继续,甚至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再与对方进行理性讨论与友好辩证了,在网上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甚至会直接安上“原批”,“海军”,“魔怔人”的帽子,忽视掉对方的回复或者直接拉黑对方呢?

 

因为有一部分人喜欢通过“抄袭”风波借机获利,而有部分网民对事实不够了解,导致很容易被风波裹挟。在互联网上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喜欢用“抄袭”这个罪名作为武器,不管自己所讨厌的一方是否真的有抄袭这一行为,会费尽心思找到一点相似之处,再通过断章取义,指责自己所交恶的一方有“抄袭现象”,这样,就可以吸引粉丝和支持者,站在“正版”的道德制高点上对自己厌恶的一方进行声讨。一旦这些人的话语聚集在一起,再丢出一些煞有其事的“证据”,就会带动很多没有了解事件全貌网友,给对方抹上一个“抄袭”的污点,时间长了,哪怕有许多证据表明没有抄袭,很多网友也会由于长时间处于信息茧房之中,忽略掉这些证据,固持己见。

 

还有一些网络媒体自身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则加剧了这种“抄袭”。在现在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很多网络媒体,喜欢蹭热点、赚流量,做一个墙头草的存在,甚至为了蹭到热点,传播错误的“抄袭”言论,这种行为很可能会有意无意的煽动网友情绪,误导群众情况,这个样的问题,也进一步导致了网络骂战的对垒。

 

从我们网民来看,这样的“抄袭”节奏天天出现,不仅会影响生活,也会占用社会资源。同时对于一些小微企业而言,抄袭风波还会实打实打压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对于一些巨头公司可能不足以影响到业务,但是对于一些无辜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永远扣上了一个抄袭的冤屈帽子,这样,更是会打击整个市场的蓬勃生机。

 

那么如何去平息这些抄袭风波,归还网络一个清净呢?为了不被事件波及,成为一些人手中的武器,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一个事件是否真的涉及抄袭还是被污蔑为抄袭,我们要全面的了解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自己独立的做出明确的判断,而不是被网络媒体或者舆论所裹挟。

 

媒体,尤其是有着极高话语权的官方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互联网重要的意见领袖,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为了热点和流量故意拱火,要以高角度引导舆论向理性方向引导,应该仔细调查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大众网民提供自己的调查结果,帮助大众了解事件全貌,辨别是不是真的“抄袭”。

 

我们还需要的就是平台的监管,平台应该完善相关的发言规定,有很多事故可能就是因为平台的管理方式不到位,让一些故意引发网络节奏的钻了空子。同时,平台还应该仔细关注各个网络媒体的动向,防止一些网络媒体发布煽动性和传播错误的新闻信息。

 

其实大众关注抄袭,痛恨抄袭是一种很好的现象,确实也代表着中国网民正版意识的觉醒,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假抄袭,我相信,只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抄袭”节奏一定不会有他生长的土壤,抄袭,也不会屡屡成为不安好心的人的武器了。

 

齐辰

学校:郑州大学 国际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号:20198424031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