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izhivip.com

家族团圆遭交叉传染,这一大家子8人齐确诊!专家解开病毒传播

这原本是一家亲人的团圆,是一次亲情的相聚,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次相聚却演变成一场病毒的狂欢。

家族团圆遭交叉传染,这一大家子8人齐确诊!专家解开病毒传播之谜

资料图,冯晨清 制图

 

2月3日至5日,长沙市芙蓉区和雨花区疾控中心分别接到两所不同医院报告的3起共7人感染新冠肺炎疫情,两区疾控中心一核查,发现这7人居然是住在同一个栋楼中、三户人家的一个大家族。

谁是传染源?

病毒又是如何穿门入户的?

是否还有其他感染者没有被发现?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们面前,他们排除干扰信息,缜密追踪,终于解开了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之谜。

起病

2月1日,家住长沙的唐先生感到身体不适,有些低热和咳嗽,虽然对新冠肺炎疫情有所了解,考虑到春节以来自己一直很少与外人接触,也就没有在意。

可是在家观察了近两天,病情也不见好转,唐先生有些沉不住气了。想到自己这些天常和住在同一栋楼的妹妹、妹夫打牌聊天,一询问妹夫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两人都觉得有些蹊跷,2月3日一大早,便相约乘坐公交车一起去综合医院就诊。当天下午,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当即在医院隔离治疗。

扩散

听说两人被病毒感染,唐先生的妻子和妹妹虽然没有出现什么症状,为了稳妥起见,都分别带领家里的孩子、孙子们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唐先生的妻子、儿子、妹妹都被检出核酸阳性,一下就发现了5例病毒感染者。

事情还没有结束,与唐先生同住一个单元的大哥和大嫂,也在1月28日和30日身体感觉不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后未见好转。

2月2日一起到综合医院就诊,2月5日核酸检测阳性,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第6和第7例感染者。

溯源

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是日常的密切接触,但传染源从何而来,随后,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展开调查,立即对所有感染者的生活轨迹展开认真细致的巡查。

唐先生家人回忆说,全家只有大哥家的儿媳小王父母是湖北黄冈市人。

1月19日,小王和丈夫小唐及两个孩子开车从长沙去黄冈市探亲,1月23日返回长沙,并且带回许多土特产和食品,分别送给了叔叔和姑姑一家,春节期间又相互串门拜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也就没有注意戴口罩。

明确了湖北地区接触史,为溯源指明了方向。但是困扰调查人员的是,小王和小唐一家四口却没有任何人出现不适症状,难道没有症状也会携带并传播病毒吗?国内没有相关报道,但疾控人员没有放弃,继续开展追踪调查。

事情出现了转机。2月3日深夜,丈夫小唐出现发热、畏寒、咽痛和低热等症状,遂前往综合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测结果和胸部CT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结合发病前有湖北黄冈市出行史,入院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收治于院内隔离留观室。

2月6日被确诊,成为这个大家族中最先被感染却是最后被发现的第8例感染者。

结论

至此,经过几轮调查的流调专家们终于可以确定,该起聚集疫情,为与湖北旅游返回人员密切接触家庭内成员引起的暴发疫情。

为了防止疫情继续扩散,他们对该家庭其他20余名密切接触者,以及38名与唐先生就诊时搭乘公交车的同车乘坐人员进行追踪,目前未发现新的感染者。

案例警示

认真分析该起案例,得知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出现症状,但已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这给疾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增加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疾控专家提示

在疾病流行期间,没有人知道自己或他人就是那个隐性感染者B,因此一定要减少人群聚集和近距离接触,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讲卫生,这才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延伸阅读

北京非生活必需的娱乐室一律关闭,避免人员集聚

对抵京前14日内,湖北地区返京人员,应按规定接受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主动报告健康状况,配合相关管理服务,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症状,应按规定及时就诊。2月10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社区防控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张革,介绍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有关情况。

张革介绍,通告在社区(村)防控工作方案基础上,对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核实登记小区(村)来往人员和车辆、抵京人员登记、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严格集中隔离、公共空间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重点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针对重点区域:

对社区(村),提出要进一步严格居住小区(村)封闭管理,在出入口设置检查点,居住人员和车辆凭证出入,进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严格核实登记小区(村)来往人员、车辆。无物业、无安保、开放式小区由属地街道(乡镇)负责落实封闭措施。社区(村)传播疫情时,视情况对住宅单元楼门、小区(村)等实行封闭式隔离。

对公共空间,提出社区(村)非生活必需的文体活动室、娱乐室等公共场所一律关闭,避免人员集聚。街道(乡镇)、社区(村)、物业企业、产权单位要做好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园区、楼宇、企业等要加强体温监测,认真筛查发热人员,坚持“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

对房屋出租,提出房屋租赁中介企业或业主要明确防控责任人和联系人,按照要求向社区(村)提供出租房屋和承租人动态信息。

针对各类群体:

对抵京人员,提出在抵京当天应及时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报告健康情况,并配合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工作。

对抵京前14日内,离开疫情高发地区或者有过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主要指湖北地区返京人员,提出应按规定接受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主动报告健康状况,配合相关管理服务,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症状,应按规定及时就诊。

对本市新增并经卫生健康部门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后的密切接触者,提出原则上由各区负责实行集中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

防疫关键时刻,少出门少聚集,千万别松劲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春节计划,看不见的病毒,时刻压迫着人们的神经。尽管“少出门、少聚集”的防控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随着防控时间的推移,一些人的心态似乎发生了变化,出门“松口气”的念头开始萌生。

同事在朋友圈里吐槽,今天上班路上明显感觉人比前两天多了,路边公园里,还看到几波扎堆压腿打太极的,关键是有的人戴口罩还露着鼻子侃大山,路上甚至还能碰到遛狗的。

这只是我们身边看到的。这几天的新闻里也报道过几起“聚集”案例,《潇湘晨报》曾报道,1月29日常德桃源县几位居民拒不执行防疫指令,聚集人员躲在小区茶馆架空层搓麻将,直至被人举报,县派出所集合民警赶赴现场进行了查处。疫情时期,聚集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人们并不是不清楚。然而,这些危险对于那些急于“解闷”的人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

算起来“居家隔离”的日子也有几天了。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前天睡醒,假期还剩5天;昨天睡醒,假期还剩7天;今天不敢再睡了,生怕睡到退休。闷在家里不好受的心情可以理解,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憋在家里都“疫郁”了。无论如何调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容置疑,现在依旧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少出门、少聚集”的防控观绝对不能有任何疏忽。

春节假期延长,中小学开学延期,企业复工延迟,这所有的“延”,都是为了保护民众健康、防止交叉感染,都是基于当前疫情形势作出的选择。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现在也正处于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更要懂得“自我防控”的重要性,要懂得防控疫情是场持久战,自我隔离、少出门、少聚集这根弦要时刻绷紧。

在那些被闹铃叫醒的早上,太多人狠狠地想“有机会一定睡到自然醒”。可当下,防控要求我们“宅”,还没“宅”几天,一些人又忍不住了,“少出门、少聚集”的防控观抛之脑后。疫情防控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考验民众公德素养的问题。在严防严控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要考虑到自己的选择会为疫情防控带来什么后果?

防控工作的效果决定着疫情发展的走向。为了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疫战,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一线付出巨大的努力。防控手段有效,但并不意味着“拐点”出现后防控意识就可以有所放松。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无畏,是盲目自大的乐观。我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同样也要抗击这些“心理病毒”。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当下,我们每个人要继续保持高度自觉,“少出门、少聚集”依旧要成为这段时间行事第一准则。任何一丝侥幸,都有可能拖疫情防控的后腿。

值得欣慰的是,朋友圈里的网友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苗头”,他们都在朋友圈里转发着:少出门、少聚集。请好好呆在家里,配合工作,不要让无数人的付出功亏一篑。你所宅着的无聊的“家”,却是千万医护防疫者朝思暮想的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